编者按: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红色新闻事业寻根之旅”活动,西法大新传延安实践队成员怀着对革命圣地、红色摇篮的憧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结合延安红色新闻文化资源特色,追溯中国红色教育开端,探索“老延大新闻班”历史,继承与弘扬革命前辈红色新闻精神,立志成为具有红色血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今天是实践队走进延安的第20天,在此之前,团队一直都在寻找这座城中“红色”的印迹。连续几天的大雾给延安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捉摸不透却又万分期待,终于等来一场大雨冲刷了延安这座庄严雄伟的古城,在空山新雨后,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不一样的延安。
延安缤纷的颜色——民俗文化
陕北是中国东部与西部的结合处,也是黄河文明和草地文明的结合处,又是土地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处,千百年来这里是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的前沿,这里的民情风俗有其独特之处。位于陕北南半部的延安,同样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7月26日,西法大新传延安实践队将走进延安的市井生活中,寻找逐渐被“后浪”忘却的延安民俗文化。
在枣园的1938里,有一位做幼儿手工布鞋的老奶奶,她用翠花的布料做鞋面,白色叠起的布料做鞋底,用红色的布条勾勒出鞋体。一块块拼接的布料经奶奶之手变成了一双双小鞋子,鞋子拿在手里还没有手掌大,但却很有分量,好像有令人着迷的魔力。
奶奶已年过八旬,却依旧坚守在自己做鞋的小店里。她说,她喜欢小孩,她总会想起自己的孙子孙女,想念孩子小时候过年收到新衣服新鞋时的快乐,所以想把自己做的小鞋子传递给更多的小孩,为孩子洒下快乐的种子,同时也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实践队成员买了奶奶的一双小鞋子,曾几何时,我们也会时常回想起奶奶给小时候的自己做的布鞋,二十年过后,再次拿起小布鞋,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延安的饮食民俗文化多种多样,实践队寻找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饮食和人物,延安还有更多的饮食民俗等我们去解锁,去学习,去传承。
“奶奶,我又想吃面皮儿了!”孙子的一句话,就能让奶奶精神抖擞的走进厨房,忙活一天两天,只为给孙子做一顿想吃的饭,看着孙子把开心都写在脸上的时候,奶奶的疲惫好像逐渐退散了。
今天,实践队来到了民俗饮食传承人李奶奶的家里,和李奶奶一起学习制作延安传统美食——面皮。
当捧着亲手学习制作的米白色面皮时,实践队成员都有一种微妙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手中的面皮,也来源于特殊的情感。
蔺国庆说:“这次来延安对我来说意义很大,今天学到了延安独特的民俗饮食之一的制作方法,不过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和李奶奶一起完成这道美食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奶奶。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和我奶奶一起下厨房,但后来留给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想我这次回去之后,一定要抽出来时间和我奶奶一起重温小时候的回忆,多陪她聊聊天散散步。”
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安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今天我们为了学习这一民俗文化,实践队拜访了民俗艺术传承人陈奶奶一家,在陈奶奶一家的剪纸中探寻延安文化,感受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每一组剪纸都是陈奶奶与她的老伴共同完成的,两个人有时创作,有时临摹,一般都是陈奶奶的老伴画出来,不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接着陈奶奶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张张毫无生气的红色宣纸打磨成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延安当地的民俗文化。
剪纸是一种独具风格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代代传承。陈奶奶一家希望可以将延安的红色剪纸流传下去,并给这一民间本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悠久历史的民间剪纸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