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画家公益植树活动在延安万花山顺利举行,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先生等著名书画家赴延安中国画家林植树。活动结束后,“鲁艺之路”摄制报道组对杨晓阳主席进行了专访。
杨晓阳,195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调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高教名师。
遇上植树节,走到哪里他都栽树
2014年4月2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发起,《中国美术报》组织,延安国画院、延安美术家协会、延安书画艺术教育中心策划实施的“中国画家林”启动仪式在万花山举行。经过数年的发展,中国画家林的影响力越来越广、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到现在不只是画家参与其中,也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到活动当中去,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应。
“没有一个美丽的校园就无法进行教书育人的过程,没有一个很好的、古老的、有传承的、有文化积淀的校园,那么这个学校一进门给人的感觉,它的吸引力就要大大地减少。”在工作的过程中,杨主席一直对绿化非常重视。他在所有走过的单位不断地栽树,能栽大树就栽大树,栽不了大树就慢慢培养小树。遇上植树节,走到哪里他都栽树。
杨主席在十六七岁的时候中学毕业,插过队,下过乡,修过水库。在乡下时,他就植树造林,之后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他们也不断地栽树,使得校园环境非常宜人。后来,学校几经搬迁,在新校的建设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栽树不容易,栽树、种草、养护、美化校园,使得校园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环境艺术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环境艺术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环境艺术里头除了人工的景观以外,培育‘个人+自然’的共同绿色,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也是美术关注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发出一个倡议,每年植树节所有的美术家都栽树”。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毛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地方,他们到延安插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因此杨主席将示范林选在了这里,一晃便已过去了七年。现如今,荒山上有了石牌坊,还有军人栽树点,甚至流下了一股清泉。
在杨主席看来,万花山植树活动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地方可以办美术展览、开研讨会、进行美术交流,这对于延安的旅游产业,也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一个项目,它就能带动一片繁荣,植一片绿色” 。他建议用石碑、用书法的形式把每年每个人栽的树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
杨主席说:“只要我每年栽树,我带动大家每一个人都栽树,你可以栽一棵,你可以栽十棵,你可以无限制地、没有预期地、不断地根据自己的情况时不时地来栽树。这样你栽树的这个习惯就形成了,那每个人每年都栽树,我们的消耗就能够得到补充,人类对这个森林的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
鲁艺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文艺的精神
数年来,中国国家画院一直努力把高端的文化艺术延伸到教育,来扶持延安的青少年美术活动。最开始栽树时,延安还有贫困县,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于是当场选了100个资助对象,一直到2019年。杨主席表示:“在栽树和资助留守儿童上,我们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事情、这个观念、这种精神还要继续。”
1938年,我党在延安建立了鲁迅艺术学院,为我们的革命宣传培养了非常多的文艺干部,包括非常多的优秀文艺工作者。杨主席认为,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立对我们的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新中国的共产党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鲁迅艺术学院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文艺的精神,从毛主席讲话到现在,应该说这也是习主席讲话精神的基本立足点所在
在抗日救亡的时候,社会的文化水平还是相对较低的,美术作为视觉符号给当时的爱国人士一个比较直观的冲击。杨主席强调,美术救国应该发挥至少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把当时中央的一些口号形象化、图像化、美术化,使得老百姓可以直接从版画了解到我们共产党以及我们做的事情;另一方面,美术救国还可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把我们的主张传播出去,不断提升我们人民的文化水平,传达党的声音,用艺术家最敏感的神经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
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需要,也是自觉
杨主席认为的鲁艺精神,是每一个艺术家关注社会、关注社会大变革中间,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每个艺术家都只关心自己的那点经济利益,关心自己的那一点点喜怒哀乐,那这个格局就非常小。
杨主席很喜欢这句话:年轻人,享受着岁月静好,但是他们不知道有一批前辈为他们付出了血的代价。另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全面提升到国家现代化、国家标准的过程中,怎么面对国内国外复杂形势的过程中,有一批人在负重前行。他说:“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来说,到了一定程度,会唤起他回馈社会的一种自觉。”
现在国家经济在飞速发展,物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中国文化也需要一个走出去的过程。在这一方面,杨主席作为文促会的主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说:“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自觉。因为文化的发展,是在交流中间不断碰撞,不断互相借鉴、互相推动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范畴,它并不是说在某一个时期我们需要交流了,我们才去交流。文化发展的自身,就跟一棵树的生长一样,风霜雨雪,阳光雨露,这都是它的吸纳和付出,是生命自身的一种需要,中国文化也是这个样子。”
杨主席在西安美术学院任院长期间,有30多个国家跟他们建立了友好关系。他在中国国家画院组织了最大规模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得到了国家的有力支持,得到了全中国艺术家、艺术界的积极参加,还动员了10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投稿参与,来共同进行艺术创作。他说:“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只要敞开自己的吸收器官,全身心地感受所处生存空间的一点一滴,就会深有感触,随时都可能产生新的想法。”
中国画家林播种下去的不仅仅是绿色,不光美化了万花山的环境,更是承载着很多留守儿童的希望。
鲁艺精神对于现在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对于我们的文化事业,有着一定方向的支持和指引,尤其是在这个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之中。现在重提鲁艺精神,也是需要鲁艺精神在传承和发展之中,来指引我们中国文艺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