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院师生受邀参加“智能媒体与新闻传播学科变革”学术年会
2019年11月2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智能媒体与新闻传播学科变革”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受邀参加。
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以及封面传媒承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协办。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香港浸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教授、学者以及参加了会议。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郭淼副教授、广播电视新闻系主任陈琦副教授、硕士生郝静提交的论文《通识基础下的情景教学——美国新闻传播学院基础教育带来的启示》、《智媒体传播的伦理困境与出路》被本届年会录用,陈琦老师受邀赴会,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11月30日下午,在本届年会的分论坛“智能媒体与新闻传播学科变革”上,陈琦老师作了关于《智媒体传播伦理的困境与出路》的发言。发言中,陈琦老师对智媒体的传播形态进行了分类,主要从“智能机器人的新闻写作、传感器新闻、沉浸式新闻、内容聚合平台、算法推送、语音交互”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而智媒时代的传播伦理困局,主要是由用户“后区场域”的前置与消解、算法偏见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智能识别技术带来的“侵权危机”等原因造成的。容易出现伦理失范的传播环节,主要是在内容生产环节、信息整合环节、推送环节和接收环节,分别表现为信息采集的侵权危机、智能模板对专业精神的冲击、算法机制带来的偏见、以及用户体验的偏移。最后,针对智媒时代的传播伦理困局,从媒体层面、管理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上海理工大学任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漆亚林教授对发言进行了点评。任健教授认为,陈老师的研究抓住了智媒时代的传播痛点,观察细致、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漆亚林教授提出,对新闻传播伦理的关注在飞速发展技术带来的日新月异的传播现象中不容小觑,在对此类问题的关注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重复性研究,新的研究角度和新的理论关注值得期待。
年会于11月30日下午18:00圆满落幕。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教授在致辞中总结:培养优质的新闻传播人才是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各位专家和学者的思考表现出了对智能媒体时代各种传播现象的深入观察、对传媒教育变革的深度思考,为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