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是研究新闻活动的形成、发展和基本规律的应用性社会科学。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责任意识,具备扎实的新闻学理论功底与熟练的新闻实践技能,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意识与国际化视野,能够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新闻学专业始创于1959年,是西北地区最早设立的新闻学专业。1964年因国家高等教育调整停办,1999年复办。2004年获批新闻学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依托学校法学教育的优势资源,新闻学学科建设强调法学与新闻学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法新结合”的学科优势与特色,成为全国法治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新闻学下设新闻史研究、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实务研究、法治新闻与传媒法研究等学科方向。
(一)新闻史研究:分为中国新闻史和世界新闻史,主要研究新闻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新闻事业演进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著名的新闻媒体与新闻人研究,新闻思想演进嬗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等。旨在培养硕士研究生建立人类社会新闻发展的历史框架,掌握新闻史一般研究方法,以期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和新闻观的指导下,辩证和历史地理解新闻业在不同制度、文化、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形成独立的判断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新闻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新闻活动的本质特征、新闻活动涉及的各种关系、新闻活动的社会功能与特点及其基本规律、基本原则等。
(三)新闻实务研究:主要研究新闻实务活动的基本原理、规律与具体实践,涉及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音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实务技能、方法等。
(四)法治新闻与传媒法研究: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活动与法学的交叉领域,涉及传媒侵权实务、传媒产业法律问题实务、传媒领域版权实务、传媒行业自律与他律等。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传媒政策与法律的理论基础,满足我国当前媒体变革过程中面临的法律与政策问题急需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新闻学专业夯实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国家级、省市级媒体联合建立了2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与相关媒体合作联合制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搭建校园媒体平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已有毕业生成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社、西安电视台、西部网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单位的业务骨干,并在许多重大报道中担任了重要角色。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其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的行为的总称。传播学关注人类所使用的各种传递信息手段,关注信息交流传递对人类社会关系层面产生的影响,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共享的行为机制及其运行规律。
传播学是隶属于社会科学门类并有独立建制的学科。传播学跨学科特色鲜明,研究范围广阔,按传播广度、学科内部层次、学科交叉、学缘关系等标准可划分为多个学科研究领域。
本专业分为三个研究方向:(1)新媒体传播和出版方向。新媒体方向主要研究新媒体传播、传统媒体融合与转型、互联网治理。出版方向主要研究知识产权、出版实务、出版史。(2)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方向。主要研究传媒文化价值和文化传播实践,关注电视、电影、报刊、网络、手机等平台传媒文化现象。(3)传播理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生产者、用户、传播效果、传播体制、危机传播管理等。
传播学专业有九位导师,其中有教授三人、副教授六人、博士(后)六人。目前承担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一项教育部项目,出版专(译)著多部,多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传播人才。
网络政治传播是一门交叉性新生学科,属于开创性的边缘和前沿学科,是政治传播和网络传播两个领域交叉结合的产物。网络政治传播专业是校院优质学术资源的充分整合,体现我院多年来致力于锻造“政”“法”和新闻传播融合的学科特色,2019年我院全国首个网络政治传播研究中心成立后,围绕新闻传播学与政治、法学的结合部构筑核心研究领域,注重前沿学科、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的研究,特别加强对网络政治传播及其规律的研究,为学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依托西北政法大学相关学科优势资源,网络政治传播学科理论深厚,培养模式特色鲜明,顺应网络媒介技术的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并将网络政治传播学科的建设方向与社会实践应用紧密结合,面向时代要求,旨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对网络政治传播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科学的网络政治传播研究团队。科研方向明确,研究团队涵盖政治学、新闻学、传播学、法学等特色研究方向,具有较开阔理论视野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团队在年龄、学科、专业方向等方面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性。学科首席专家前期积淀丰厚,成果显著,积极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网络政治传播专业目前有一位二级教授、两位副教授,承担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专(译)著多部,多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主要为适应社会对新闻、宣传、传播、策划、公共关系以及市场营销等领域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专门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新闻与传播理论基础与熟练的新闻与传播专业技能,能适应现代传媒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现代传媒人才。
区别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为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互联网等新媒体以及政府、企业、学校、公司等有关部分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更倾向于新闻传播相关实务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硕士教育依托学校法学优势资源,以法学与新闻传播学的交叉结合为特色,课程设置分为新闻与传播基础理论、新闻与传播业务、新媒体、新闻传播类法学课程等模块,要求学生在具备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理论、新闻与传播实践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素养与法治思维。
在培养方式上专业硕士培养实行“三导师制”,即一位新闻与传播理论导师担任责任导师,一名新闻传媒实务和一名法学导师担任兼职导师,力求人才培养过程能够与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紧密衔接,并在法制新闻、广播电视传播、新媒体以及文化产业等专业方向,为人才培养提供更专业拓展空间与职业方向。
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院将与各类新闻媒体建立广泛联系,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同打造和经营一批栏目和版面,将学生放在一线新闻作品生产线上,通过规范化的新闻产品生产、制作和传播,切实提高业务水平。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1、具有较丰富的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与知识。2、具有较扎实的新闻与传播学理论基础,熟练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实践技能,特别是新闻信息采集、加工、新媒体制作与传播等技能。3、具备良好的新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操守。4、具有从事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出版发行、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门工作的素质与发展潜能。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毕业就业方向主要为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影视传媒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等,能够从事较高层次的新闻业务、宣传策划和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