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精心筹备两场专题培训,为全国首个以“法治营商环境”为主题的中亚深度科研团队新闻采编成员“充电蓄能”,提升新闻采写与短视频制作能力。 16点至18点,崔梁凡老师带来新闻报道写作理论实务培训。培训中,他从新闻选题策划、采访技巧、写作规范等多方面展开讲解,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新闻报道的要点与难点,帮助团队成员掌握挖掘新闻价值、撰写优质稿件的方法。 19点至21点,崔保峰老师的短视频拍摄与制作实务培训接续进行。他围绕短视频策划、拍摄手法、剪辑技巧等内容,分享实用经验,让团队成员对短视频全流程制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据悉,该科研团队即将奔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开展为期两周的实地调研。此次培训内容与团队即将开展的调研工作紧密结合,旨在助力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记录、传播 “法治营商环境” 领域的中亚故事,为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协会与高校合作,培育高素质电影专业人才,12月11日,共建高水平电影人才培养机制座谈会在我校长安校区致知楼举行。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蔺雨,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影集团总经理黄献松,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出席座谈会,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新闻传播学院党政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 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蔺雨对西法大新闻教育深厚的历史沿革背景表示赞赏。他说,以何微为代表的中国新闻教育奠基人创建了党的新闻理论,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西法大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发展基础好,优势独特。希望学校加强与省电影家协会、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省美术家协会等协会的合作,通过承办影评大赛、短视频大赛,举办学术论坛等活动,充分发挥高校与协会合作的平台优势,为电影人才成长创造新机遇,开辟更为多元的成长成才路径,展现青年电影人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影集团总经理黄献松表示,西法大电影相关专业很有特色。高校作为电影艺术研究的沃土与摇篮,承载着培育电影人才的使命,大学生不仅是电影消费的主体,更是电影行业未来重要的后备人才。当前电影行业发展迅速,需要青年一代新鲜血液的输入,助力电影行业高质量发展。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与西法大的合作交流,充分协会与高校各自优势,建立电影研究基地,发挥高校智库作用,推动西部电影谱写新篇。 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表示,感谢省文联、省电影家协会对我校电影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他说,培养电影人才是一项意义深远、久久为功的工程,需要多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高校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开展密切合作,携手搭建多元化实习实践平台,共建电影人才培养新方式、新机制。高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协会工作,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与行业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在创意策划、拍摄制作等方面的电影创作能力。希望协会与高校携手,通过务实高效合作,形成一批高质量成果。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江介绍了我校新闻教育历史沿革、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情况。学院重视电影相关学科建设,拥有戏剧与影视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广播电视编导和戏剧影视文学等4个专业先后获批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学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电影从业者。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赵哲超、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曾静蓉、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李璐分别介绍了电影相关专业学生培养情况,展示出学院电影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 与会嘉宾在交流中表示,要共同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创新思维与艺术素养,能适应电影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电影人才,要立足于人工智能赋能,利用新科技手段提升电影人才专业水平,要落实协会、企业与高校合作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要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座谈会由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渊主持。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陕西旅游集团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珂珂,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博纳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练,陕西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王珍,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西影集团艺管中心主任沈亚荣,校纪委机关综合室主任燕楠,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陈琦,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党雷,戏剧影视文学系副主任杨晓,广播电视编导系副主任郭梅,数字媒体艺术系副主任高芳参加座谈会。会后,与会嘉宾参观了我校校史馆和现代传播实验中心。
12月10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参加新闻传播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11次集体学习会议。学习会由学院党委书记刘渊主持,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学习。 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致2024世界中文大会的重要贺信精神,学习了《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时的重要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传达了12月4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精神及有关工作安排。 会上,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刘渊、秦音、陈琦分别围绕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创新、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等工作,开展了深入交流,其他与会同志提交了书面研讨材料。 刘志彬在听取集体学习研讨发言后指出,新闻传播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本次学习主题突出,程序规范,准备充分,达到了学干结合、以学促干的良好效果。他就抓紧抓实理论中心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习质效,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深入解读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的意见》。 刘志彬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自觉,充分认识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根本要求,坚持突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政治性、理论性、实效性。要切实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方式方法,进一步用好个人自学,做实集体研讨,加强调查研究,拓展形式载体。要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工作机制,进一步严格组织管理,抓好列席旁听,强化考核问责,落实成果转化。要着力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领导,进一步压实领导责任,做好服务保障,加强经验交流,切实提高本单位中心组学习质量,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学出坚定信念、学出使命担当,努力为学院、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12月5日,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和我校主办的“建设美丽中国 陕西青年在行动”生态文明品牌宣传活动暨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在长安校区满天星报告厅举行。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陈新建,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出席活动并致辞。新闻传播学院党政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学院2023级学生高梓昂主持活动。 陈新建在致辞中表示,青年是新时代的生力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更是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希望青年学子做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勇当先锋。 刘志彬在致辞中表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校持续推进法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聚焦社会治理、健康传播、气候传播等前沿领域,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环保宣传活动,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青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踊跃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为生态环境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布设了生态环境科普展区、环境普法展区、志愿者主题展区、互动生态环境市集区共四个展区,通过发放陕西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通识手册、设置低碳知识问答、空瓶再利用绿植DIY、生态文创作品展示市集摊位,吸引众多学生驻足观看,激发青年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热情。 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为学生作题为“大气颗粒物与臭氧协同防控现状与对策”的专题讲座。邀请学生代表赵晨曦、黄汉文、彭景菲宣读并签署“陕西省蓝天公约”。 此次活动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宣教中心、校团委和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承办,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争做志愿者的责任感,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闻,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办公电话:029-88182726 | 办公地点:长安校区3号楼教学楼一层 |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 邮编:710063(雁塔校区)| 西安市西长安路558号 邮编:710122(长安校区)
技术支持: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卓越传媒人才教育实训基地 新媒体平台研发中心 | E-mail:tech@j-scho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