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从石库门到宝塔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教学”两校合作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线上召开。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冬英、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何玉军、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孙江、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及两校相关教师、参营营员参加会议,开营仪式由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晓芳主持。
洪冬英在致辞中表示,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工作,2021年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以及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共同打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联合教育平台,两校计划双方教师与学生利用假期线上线下联合进行对西安、延安、上海等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采访、调研、现场教学等形式深度研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程。从黄浦江到宝塔山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暑期夏令营是新模式的首次实践,这一行走体悟、沉浸式教学模式,旨在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融合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当中,让同学真正的触摸到历史,把专业知识和趣味性故事相结合。
何玉军在发言中表示,今天的活动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光荣而神圣,两所学校都具有浓郁的红色基因,这次的活动两所学校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了赓续红色血脉的举措。第二个是守正而创新,通过这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所创新。第三个意义是在跨越中前行,这次活动跨越了地域,也跨越了时空。我们是从石库门到宝塔山,从马列书刊早期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到当今世界的交往意义下的国际传播,我们的活动本身,也是一次历史的传播,是一次文化的传播,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播。
孙江在发言中对两校的教务处、团委以及会议筹办团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感谢。策划活动的初衷是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上海、西安、延安等地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现场教学使同学们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于疫情原因,目前只能开展线上课堂。未来,两校可以和其他兄弟院校、媒体平台等合作,创造出更多丰厚的成果。孙江在最后预祝实践教学圆满成功。
范玉吉向西北政法大学一直以来对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的帮助支持表示了感谢。他表示,本次夏令营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这种方式,在线上用同一个虚拟空间来共同缅怀历史展望未来,脚踏实地的做好现实工作。即使分属不同的空间,但都承载着非常厚实的历史,我们既是线上线下的交融也是现实与历史的互通。他表示,老师们要讲好课程,让同学们在课上有获得感,为国家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做贡献。
两校各专业课教师围绕“从石库门到宝塔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教学”进行在线讲授。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巢立明担任上午课程的主持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陈琦担任下午课程的主持人。
范玉吉以“韬奋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为题,通过讲解韬奋的一生,让学生了解邹韬奋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执著信念。赵蓓红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题,围绕四方面讲解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状况。郭恩强以“马列书刊在中国的早期生产与传播”为题,从传播的视角切入,在借鉴已有书籍史(阅读史)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尚未被关注或挖掘的档案史料,考察马列书刊在中国的早期生产制作与传播流通,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策略运用。王阳以“1930 年代左联的文学宣传活动与媒介实践”为题,具体分析了当时年代左联的文学传播活动等。陆新蕾以“红色电波在上海”为题,介绍了中共无线电地下斗争的进程。秦朝森以“改革开放中的《解放日报》”为题,介绍了《解放日报》在上海的复刊情况和其与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关系与区别,重点讲述了《解放日报》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刘展以“世界交往意义下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为题,讲解了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形态等。
孙江以“中国共产党高等新闻教育的发轫与传承”为题,回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中国高等新闻教育的历史脉络,探寻了中国高等新闻教育始发原点的特殊价值。罗朋以“范长江的新闻报道与延安之行”为题,介绍了范长江新闻报道与延安之行,体会追求光明、探索真理、积极实践的可贵的职业精神。郭梅以“影像中的延安”为题,梳理20世纪30年代西北地区的电影摄制历史,爬梳延安时期的电影拍摄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延安电影团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体认其作为解放区文艺为中国革命和早期电影做出的历史贡献。边江以“万众瞩目清凉山——新华社在陕北的红色记忆”为题,从陕北延安和清凉山切入讲解了新华社在陕北的红色基因。郭淼以“重温党报经典报道,再谈‘为人民服务’”为题,带领同学们重温党报经典报道,探索深入群众作调研的作用。曾静蓉以“延安鲁艺的红色文艺创作及其艺术教育启示”为题,讲述延安鲁艺红色文艺创作和艺术教育启示,指出延安鲁艺在各方面的宝贵经验及其蕴含的中国精神为当下时代提供了精神借鉴。
17:00,“从石库门到宝塔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教学”夏令营结业仪式在腾讯会议举行,会议由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秦音主持。
华东政法大学优秀营员代表张晨露讲到,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只能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来参与学习,但是通过各位老师的讲解,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学习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相关知识,感受到了两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西北政法大学优秀营员代表武艺凡讲到,非常荣幸参与到本次夏令营,从石库门到宝塔山下,这是一场红色基因与延安精神的对话,是一堂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今天的夏令营令我们受益匪浅。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龚怡在总结中向同学们阐释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专业性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她从两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出发,分析了两校培养新闻传播专业性人才的重大优势。她表示,本次沉浸式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探索实践,培养更多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肩负深切社会责任和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人才,彰显两校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进程中的责任担当。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渊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为期一天紧张的课程安排里,各位老师们从各自研究的领域,从党新闻工作的开端、新中国马新观的发展历程、到世界交往意向的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等方面进行讲授,每位入营的同学都收获满满,对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有全新的认识。本次夏令营开创了马新观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是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未来可以持续推进,加深合作。
西北政法大学团委书记徐京平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马克思主义是旗帜,同时也是引领,是新闻工作者做新闻传播事业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们当下的中国,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本次夏令营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现实应用场景的一种创新。不论是在石库门,成为今天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成为先锋,或者在宝塔山,当年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都是两校本身蕴含的红色基因。他表示,党有号召,青年有行动,青年应该把自身成长和个人的诉求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个人成长的跨越。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书记张晶星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新闻工作是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当今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新闻舆论工作要靠新闻工作者来引导,营员们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要认识到三点:一是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未来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二是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牢牢地坚持党性,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三是当前的舆论环境受到国际国内复杂因素的影响,意识形态的争锋日益激烈,必须不断的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工作当中的指导地位,用新闻报道来赞颂我们的光明,还原社会的本质。
为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教育研究工作,以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以来,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两校双方教师与学生利用假期线上线下联合进行对西安、延安、上海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采访调研,深度研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程,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