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新闻综合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新闻综合

我校研究生参加第四届华南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

  • 来源:未知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7年5月7日,第四届华南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融合与创新:新传播业态”,此次论坛共收到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54所高校的147篇稿件,经过严格的匿名筛选,35篇稿件最终入围宣讲交流环节,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刘一菡的论文入选此次论坛。
 

与会嘉宾合影

开幕式上,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吴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艳红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致辞。其中李艳红教授真诚地与青年学子分享了她对于学术研究的思考,她认为好的学术研究首先要具有问题意识,其次要具有本土关怀,还要具有现场性和经验性,最后还要具有价值追求,要有助于反思社会。她表示本次入围论坛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时新性,体现了青年学子对于时代变迁中新传播业态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她鼓励各位新传学子能够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坚持下去,通过学术研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李艳红教授致辞

开幕式后,第四届华南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就正式在两个分会场同时展开报告,共进行了五场论坛,主题分别为:媒体转型与新闻生产、媒介融合与专业意识、社交媒体与公共传播、互联网与社会转型、媒介演化下的受众与舆论。

 

来自各个高校的研究生们针对不同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会议现场学术交流气氛浓厚,思想碰撞的火花随处可见。点评老师们肯定了青年新传学子对于新传播业态的关注和思考,认为此次论坛涌现出许多时新性的研究和发现。例如,有同学从认知负荷理论出发,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一种新的新闻叙事方式——清单体的新闻叙事特征;有同学以最近的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为研究对象,对政治传播视域下青年受众对反腐热播剧的解码进行了深入研究;还有同学以黄洋“遗言微博”为例探讨了网络空间的场景生产与演化,等等。


论坛现场

我校研究生刘一菡同学在“媒介融合与专业意识”分会场上汇报的论文题目是《浅析社交媒体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融合》。该文认为,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扩大,社交媒体中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融合也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社交媒体的使用热潮正在重构着网络社会中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该文在社交媒体的语境下,以西方公共领域理论为基础,从厘清社交媒体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相关概念入手,聚焦于社交媒体时代所呈现出的公共领域私人化和私人领域公共化的两种趋势,并深入分析了社交媒体中公私领域融合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现实影响。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袁梦倩副研究员对她的主题发言进行了评议,老师认为刘一菡同学所关注的这一现象是新媒体文化中比较重要的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同时论文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我校刘一菡同学进行论文宣讲

      最后,在此次论坛的闭幕式上,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带来了风趣幽默又十分真挚的闭幕词。除了对参会同学和工作人员表示欢迎和感谢外,张志安教授还给大家分享了他对于研究生做研究和写论文的七点建议:1.问题意识(没搞清楚“问题意识”前先别着急写论文);2.文献综述(尽量事先阅读50篇以上的相关文献);3.概念化(从现实矛盾和变化中找选题,使论文聚焦于核心概念);4.方法和数据(至少掌握一点实证研究方法并且合理运用数据);5.反复打磨(在描述基础上尽可能朝阐释方向努力,把一篇论文修改到可发表,胜过写好几篇平庸的文章);6.展示能力(至少参加一两次学术会议,学会发言时直奔主题“讲好故事”);7.兴趣聚焦(在写论文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深造打好基础)。


张志安教授总结致辞

随着张志安教授致辞和颁奖仪式的结束,第四届华南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也圆满地落下帷幕。

 

 

文字、编辑:刘一菡

责编:张豪

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