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应对新环境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挑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上的探索和实践,我校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与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举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从黄浦江——宝塔山——太行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现场教学”暑期夏令营活动,于8月22日分别在延安、上海、西柏坡成功开营!
延安站
开营仪式
8月22日上午,“从黄浦江一宝塔山一太行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现场教学”三校合作暑期夏令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延安站开营仪式在延安市融媒体中心举办。仪式由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孙江主持。
孙江在致辞中指出,从黄浦江到宝塔山再到太行山,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前进道路,也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道路、是我们三校协作学习的交流道路,要通过开展教学交流、参观调研、作品评比等活动,把此次暑期夏令营活动办好,更要把我们的作品传播好。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刘拴平在致辞中表示,现阶段依靠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延安将着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基地,教育引导党的新闻工作者坚守新闻初心,增强专业能力,成长为人民和社会所需要的新闻人才。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颜士义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为我们开展新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希望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同学们带着学术之问、历史之思,深入学习实践,真正行有所得、学有所获。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龚怡在致辞中提到,三校会师在革命圣地延安,以马新观的教学实践去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中国化、时代化,以沉浸式党建赋能新闻课程,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马新观课程实践教学,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研究生赵一航代表三校营员进行发言,她提到,此次活动各位营员将秉承“重走延安历史,重温革命精神”的初心,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学子,我们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追寻先辈足迹,坚定理想信念,是新闻学子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随后,三校师生共同观看了《圣地延安》宣传片,孙江、颜士义、龚怡为三校营员授旗,三校合作暑期夏令营延安站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开班仪式结束后,三校师生前往清凉山延安新闻纪念馆和杨家岭革命旧址,在讲解员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回顾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追寻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延安的革命足迹。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张张照片的感召下,同学们对延安时期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辉煌业绩、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一站: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旧址
陈琦教授以《红色经典文学的当代传播价值》为题的现场授课。她指出延安作为抗战时期的重要根据地,为建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红色经典文学也有重要的研究和传播价值,从文学角度再现了中国革命历史、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如今,红色经典文学依旧值得研读,在当代有重要的传播价值。现场同学们和老师进行了积极互动,就“三红一创”等经典红色文学作品的影响做了激烈的讨论。
第二站:清凉山陕北公学
孙江教授以《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的发轫与传承》为题,为大家进行现场授课。通过回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中国高等新闻教育的历史脉络,启发新闻领域的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探讨了“以史为鉴”寻溯中国高等新闻教育始发原点的特殊意义,对传承创新中国高等新闻教育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理论高度。
第三站:清凉山陕北公学
罗朋教授以《新闻人的独立性、信息的客观性与报道倾向性--范长江新闻实践在新媒体时代的启示意义》为题,通过提问与讲述结合的方式,引发大家对未来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指出当下所发展的新闻事业是在前人之路上的进一步探索。同时深刻解读了“长江精神”,全面分析了坚持追求光明、探索真理、积极实践的意义。启示我们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第四站: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郭梅老师现场教学环节的主题是“影像中的延安”,她通过20世纪30年代西北地区的电影摄制史以及延安时期的电影拍摄史料,向营员们讲述了电影行业的早期发展情况。延安电影团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力量觉醒、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重点讲解了延安电影团的创作流变和主要创作思想,认识到其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体现了解放区文艺为中国革命和早期电影做出的历史贡献。
重温初心使命,传承红色精神,伴随着杨家岭革命旧址的讲解声,在落日的余晖中,暑期夏令营延安站的首日行程圆满结束。
河北站
开营仪式:西柏坡纪念馆五大书记广场
8月22日上午,“从黄浦江——宝塔山——太行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现场教学”三校合作暑期夏令营河北大学—西柏坡站开营仪式在西柏坡纪念馆五大书记广场召开。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渊、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晓芳及三校教师、全体营员参加仪式,开营仪式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金凤主持。
刘渊在致辞中对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细致安排表示感谢。他提到,本次夏令营采用实地教学的方式,能够亲身感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到壮大的完整过程,丰富了实践载体,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学思践悟、真听真信,不断成长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者。
孙晓芳在致辞中嘱咐同学们要遵守夏令营的规章制度,她对同学们提出工作要求,身为新时代的媒体人,要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严格要求自己。
韩立新在致辞中对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的师生表示欢迎,他表示,回到历史场景,同学们共同合作形成的仪式,会对知识理论、观点史料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他希望大家通过研究学习,能够做出新意,做出原创成果,三校师生能够紧密融合,互相成为学习上的支援力量。
三校的营员代表们在发言中提到,作为新传学子,也是未来的媒体工作者,更应该走到历史的深处,去探寻初心使命与未来职责。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和研究,用心用情讲好时代故事,共同表达了对此次夏令营的期待。
随后,韩立新、刘渊、孙晓芳为三校营员授旗。
第一站:西柏坡纪念馆
开营仪式结束后,大家共同走进西柏坡纪念馆,一起重温辉煌厚重的红色记忆。全体营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之路,重温西柏坡精神,通过参观学习,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
参观结束后,韩立新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康依笛老师为大家进行现场教学。
韩立新以《现实历史:作为新闻史研究方法的讨论》为题,探索新闻史在人类面向未来现实中的观察实践,体会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的思想启示,同时强调同学们应深刻贯彻党中央“两个务必”中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感悟追求西柏坡精神。康依笛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政策文献分析》为题,讲述抗战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政策的特征、发展与变化,引领学生认识新闻宣传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互动关系。同时,康依笛给予了大家一些研究方向,可以重点关注新闻宣传政策是如何配合当时的现实情势。
第二站: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西柏坡村
在聆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后,同学们自行分组讨论选题,为下午的实地调研做好准备。8月22日下午,全体成员来到了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调研学习,共同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旧居及军委作战室、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旧址内一间间土墙泥顶的小平房,一件件朴素整洁的办公生活用品,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时期的艰苦岁月,彰显了西柏坡精神风貌。
第三站:北庄村
今日行程的最后一站,全体成员参观了西柏坡镇北庄村。北庄村是平山县的抗日模范村,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诞生地和唱响地。走进新时代,北庄村村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特色农业,完善基础设施,摆脱了贫困。新时代号角嘹亮,夏令营师生们在北庄村打麦场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伴随着歌声,第一天的日程结束。
上海站
开营仪式:华政长宁校区 邹韬奋雕塑处
8月22日上午,“从黄浦江——宝塔山——太行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现场教学”三校合作暑期夏令营上海站开营仪式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邹韬奋雕像前举行。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郭恩强主持开营仪式,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秦音、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商建辉分别致辞。
范玉吉首先对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提到,华东政法大学的前身,是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圣尔翰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就是在圣约翰大学的基础上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批政法院校。他希望三校的青年学子能够学习并发扬邹韬奋前辈的新闻精神,将中国新闻教育的理想继续传承下去。
秦音在致辞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旗帜、是引领、是新闻工作者做新闻传播事业的根本的遵循。早在2021年,两校就共同打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联合教育平台,通过沉浸式的教学模式,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融合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当中。三地同时开营,同频共振,遥相呼应,希望大家在学习和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守正创新,砥砺前行。
商建辉在致辞中介绍了河北大学的历史沿革。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运用出版作为思想武器,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他提出,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上海时期和延安时期,两个时期的诸多因素都对中国共产党的办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当重视办报差异,这对当下新闻史、新闻学的研究有所启迪。
第一站:华政长宁校区 邹韬奋纪念馆
仪式结束后,范玉吉以“韬奋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为题,通过讲解邹韬奋的一生,让各位营员了解邹韬奋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执着信念。邹韬奋立志从事新闻工作,虽然他的新闻事业几经挫折,但他从未向黑恶势力屈服,继续以“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针砭时弊,始终坚守着信念理想。
随后,三校师生共同举行了授旗仪式,并沿苏州河岸参观了华东政法大学校内外风景,深刻感受华政的的独特魅力。通过一上午的学习,学员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办报历史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更深的认知。
下午,三校师生共同前往上海韬奋纪念馆参观学习。韬奋纪念馆不仅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也是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纪念馆的基本陈列由“韬奋故居”和《韬奋生平事迹陈列》两个部分组成。“韬奋”是他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意为“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邹韬奋先生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站:中共一大会址
随后,成员们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来自七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十三位热血青年怀揣着救国理想与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由此出发,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征程。
参观结束后,成员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寄语,期望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初心永不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第三站:鲁迅纪念馆
今日行程的最后一站是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墓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51年1月正式开放,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从邹韬奋到中共一大再到鲁迅,营员们认识到,只有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奋勇直前的革命精神,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