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于1994年4月1日推出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节目通过调查、追踪和隐性采访报道揭露社会生活多个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实现电视新闻节目舆论监督功能。焦点访谈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发挥了强大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史上,除了《新闻联播》外,再也没有其他节目比《焦点访谈》的创办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1992年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敢于实验,从此掀起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一轮高潮。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广播电视所属的文化事业被纳入第三产业。文件规定,所有的第三产业都可以而且必须搞创收,从而自负盈亏。广播电视在这次经济浪潮中找到了新的机会。1993年中国电视界发生“九三变革”,制片人体制开始在电视台广泛运用。这些制度上的转型与变革,为《焦点访谈》的出现奠定了制度基础。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的丁关根同志提出,要在宣传思想领域加强评论性工作,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请专家、学者、工人、农民、干部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引导社会舆论。1994年2月初,《焦点访谈》的创业者们,在北京的梅地亚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筹备会议。刚刚担任新成立的新闻评论部主任的孙玉胜、副主任袁正明、制片人张海潮、梁建增、张步兵等人对这个即将创办的新栏目进行了首次把脉。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作为晚间版的《焦点时刻》在CCTV-1(新闻·综合频道)正式开播,每日19:40播出,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旗舰栏目正式诞生。该片头传出一段浑厚的男中音:“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伴随着激昂的音乐,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简洁的城市楼群,一只由蓝色、绿色、红色构成的大眼睛标志从中升腾而出。从此,这段为人熟悉的《焦点访谈》片头,每天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而成为《焦点访谈》栏目标志的大眼睛,从此时刻注视着观众,关注着社会。这个全新而深刻的节目一夜之间成为中国人了解世情的“晴雨表”,掀起了舆论监督的热潮,许多节目让百姓拍手称快。
同时,《焦点访谈》分别在CCTV-2、CCTV-3、CCTV-4进行重播。2000年1月1日,《焦点访谈》更换黑色片头,片头曲重混,该片头增加配音“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开场白(由原央广播音员李易配音)。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试播,《焦点访谈》每日19:40在CCTV-1和CCTV-13并机播出。随后,由于中央电视台频道类型化,《焦点访谈》逐渐在其它频道停播。
2013年1月1日,焦点访谈大改版,片头有所变化,片头曲微调,开场白重录。由原来的坐播改成站播,时间延长至15分钟,每天播两篇评论。2020年7月18日,《焦点访谈》全新改版,更换为16:9的片头并在总台新闻中心N11演播室录播,并实现高清制作,同时由原来的站播恢复为坐播。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到中央电视台考察工作,并与中央电视台负责同志和《焦点访谈》节目组的编辑、记者进行了座谈。朱镕基指出,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通过舆论监督,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这位严于律己、作风严谨的共和国总理还罕见地破了自己“不题词”的戒条,挥笔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赠言,成了一段佳话。
朱镕基那次说了很多鼓舞人心的话:“《焦点访谈》开播以来,我不敢说是最热情的观众,至少也是很热情的观众,还是一个积极的支持者和义务的宣传员。我常在各种场合宣传《焦点访谈》。很多部长原来不看这个节目,但是他们来参加我召开的会议时,怕我问昨天看了《焦点访谈》没有,所以他们在开会的头天晚上一定会看”。“你们在制作和播出这个节目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阻力和不愉快的事情,这些都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广大群众都是很支持你们的。为了表示这种支持,我早就想到中央电视台来看一看大家。”这些话,无疑是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给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一把“尚方宝剑”。
朱镕基非常关注《焦点访谈》的播出,连外出视察工作时也不忘观看。1998年10月20日晚,朱镕基在广西北海市迎宾馆就餐。突然间,他面沉如铁,停箸不食。当时正是《焦点访谈》开播时间,正在播放山西运城地区水利渗灌工程弄虚作假案。看罢该案,朱镕基沉默不言,夫人劳安劝他多吃一点,他将饭碗一推,低声说道,不吃了!可见其爱之深、恨之切啊!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观众调查结果表明,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创办,使社会存在的一些焦点问题在电视屏幕上曝光后,增强了观众对电视的信任度。1996年开播的《新闻调查》以丰富的细节展示了调查采访的曲折过程。
党的十六大后,舆论监督类栏目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贯彻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关注群众日常生活。2003年开播的《每周质量报告》以消费者为对象,致力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报道,赢得群众极大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强调“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并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这些方针和讲话精神,为新闻舆论监督类栏目设定了基本的传播范式和建构路径,形成了舆论监督的“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