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学科研
  3. 研究生教育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研究生教育

【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二】张爱军:坚持则万水千山,不坚持何谈万水千山

  •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 发布者:新闻传播学院01
  • 浏览量:

2020年12月3日19时30分,新闻传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爱军以“坚持,则千山万水”为题,开展了第二次论文写作技巧课程讲座。本次讲座张老师继续讲解论文的写作方法,为同学们的论文写作提出建议。

选题要具有“普遍性”

张爱军老师指出,学术论文的选题只有具有普遍性,才有现实意义。张老师还指出在具体写作中成果和选题要有延续性,每篇论文都要为后面的学术研究打基础,“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学术与生命相连,因此它也应该是常青的。与此同时,不能只提新闻传播学科研究本土化,而不讲普遍性,这将无法与其他国家的研究进行对话。既要讲本土化,也要讲普遍化,做到本土化与普遍化的结合。

杜绝“思维依赖”

任何人写作都会有“思维路径依赖。”“思维路径依赖”有好的依赖和坏的依赖。张老师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大量阅读原著、名家文章来培养‘好的路径依赖’,好的逻辑推导方式能够让我们的论文写作更加得心应手。”坏的“思维路径依赖”也包括若干种,其中最坏的路径依赖是对“抄袭”依赖。

培养问题意识

张老师谈到,问题主要有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两种,研究现实问题首先要分析是否具有普遍性。比如抖音涉及9.4亿人,在人数上就具有普遍性。研究理论问题,一定要做好文献综述,了解其他学者的研究情况,清楚在学术图谱上还有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是别人没有提出来的。

忌将“理论联系实践演变为“刻舟求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理论要联系实际。张老师认为这在学术论文中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把例子视为实际并强加到理论上会导致逻辑混乱。例子有多种,例子之间内在逻辑不同,导致不同的解释效果。他解释道:“什么是实际?单个例子、数字都不能称之为实际,实际是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事实。”理解清楚“实际”的概念后,还要警惕在论文写作中出现“刻舟求剑”、“削足适履”的错误。

保持对现实世界的敏感性

“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我写论文主要是对一些事情有所批判或有所感触”,张教授以亲身经历为例,从政治角度谈了“人脸识别”等技术对私人生活的影响,从“我”到社会,我们一定要有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从熟悉的环境中找到问题。

保持“多元观点呈现”的包容态势

以萧伯纳的名句为引,张老师强调了观点呈现的重要性。在研究方法中,老师主要介绍了比较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这个世界五花八门,不要以为你说就对”,因此我们“不仅要比较还要看到对立的方法,一定要把反对观念体现出来”,在不同观点的摩擦碰撞间体会学术的包容性,增加论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多方面涉猎非专业书籍

张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多方面涉猎书籍,不仅是专业性书籍,还要多方面阅读社会学、历史学、诗歌等多领域书籍,一定要看“杂七杂八”的东西。老师肯定了西法大新传学子的写作优势,也指出大部分同学目前写论文的不足之处——把现象和概念混淆,概念涉及问题本质,在现象描述中提炼概念。

培养“坚持写作”的习惯——“上瘾性”写作

“不管写啥总要写点啥”,写的内容要体现问题意识,“坚持则万水千山,不坚持何谈万水千山”,200字、300字......将计划定量化,培养“上瘾性”写作。最后张教授以朋友圈标点符号、句子使用不当为例,提示大家论文写作不是抒发情感,要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

在本次论文写作工作坊课程最后,张爱军老师再次强调,写作要有充沛的想象力,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有跨学科意识。

“言之易,行之难”。本次学术论文工作坊干货满满,但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贵在练习,常思考常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张老师所教授的写作方法,踏上论文写作的愉快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