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传院两年生活之我见
当初我是阴差阳错调剂到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也担心政法类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会不会太过“小众”。西法大新传院用实际行动向我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没有错,新传院的各项成绩绝不逊色于其他法学院。在过去的两年里,西法大新传院一直努力寻求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新思路,我的导师——孙江院长将自由、开放、平等的育人理念和重科研、重学术、重实践、重交流的治学风气带到了新传院,鼓励学生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拓视野,在校内安排名校名师讲座增长见识,这种理念和思维的前瞻性决定了西法大新传院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2.研究生的“终极奥义”——写作
在校的两年时间里,“写”一直是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但埋头苦写对于研究生而言并不适合,重点应该放在“研究”。新闻传播学科目前可以研究的点实际上非常多,不同于史学等学科,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更新迭代速度较快的学科。随着经济社会和媒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术研究实质上存在较多的空白或薄弱环节,关于如何找到这些切入点,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
①主动关注
在我看来新闻传播是一门即时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想要找到创新度高的论文选题,一个重要的意识就是要主动关注,关注社会现象、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信息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的状态和趋势,要带着问题主动思考,不能依赖老师给选题或者翻别人研究过的“旧账”。
②注意方法
日常生活中要积累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这已是老生常谈。只关注阅读的数量是无用的,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才是研究生的重要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在看到一篇论文时,我会首先关注文章标题、摘要、各级标题及文末结语,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中心思想,如果与我的研究方向或个人兴趣相关,则再进行深入、完整的阅读。
很多人关心的英语问题其实同理。我实际上很少在英语考试前复习(大家不要学),主要是来自日常积累,比如多看美剧、英剧、外语电影,试着摆脱中文字幕。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困难,可以先从看英文字幕开始,逐步过渡到听英文对话,这样对于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帮助,中英文对照也有助于提高词汇量。英语考试靠的从来都不是临阵磨枪。
③交叉研究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媒介是信息的载体,这也为新闻传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与切入点。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思路一定不能够局限在单纯的新闻学、传播学理论中,而要放开手脚、大胆创新。我认为学术研究没有对或错,只要是在能够互通的意义空间内即可,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讲清楚你想研究的问题、能否自圆其说,是否具有可行性。
④不怕批评
很多同学很担心老师会批评自己的论文,我认为则正好相反。老师们丰富的经验有助于迅速找到你写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与误区,越早提出,问题与错误就越不容易养成习惯或思维定势。如果仅仅害怕遭受批评就畏缩不前,便不甚符合新闻人该有的气质与品格。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都很和蔼可亲,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位老师会带着恶意去批评学生,我猜老师们的心态都是“恨铁不成钢”罢了...
3.毕业快乐
我认为导师的“导”说明了导师对学生应有一种引导与指引作用,不是强行塑造,而是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道路,感谢孙江老师在我学习和人生道路上对我的帮助,感谢张爱军老师对我“恨铁不成钢”的鼓励,感谢崔保峰老师对我的信任,感谢室友的“不杀之恩”,感谢我优秀的同学们形成了良好风气与学术氛围,这些都为我提供了成长的环境和资源,相信西法大新传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一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头文字D》里有一句台词我一直很喜欢,“人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愿我身边的每个人都成为最酷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