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学科研
  3. 科学研究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科学研究

吴飞教授为我院师生倾情分享《智能革命与后人类》

  • 来源:未知
  • 发布者:
  • 浏览量:
    10月16日晚7点30分,在我校雁塔校区新闻传播学院作品分析室,举行了一场以“智能革命与后人类”为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我院庞晓虹教授担任主持人,主讲人是西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吴飞。
 
    讲座伊始,在人文社科领域熏陶数十载的吴飞教授,谦卑的自称为书生。他认为一切头衔都是属于被贴上的标签,只有去掉这些表面化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做一名老师,潜心研究学问。他以自己幼时照镜子的故事为例,告诉同学们“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吴飞教授语言风趣幽默,一开场就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趣味化的描述,化抽象为具体。
    他从哈贝马斯谈起,广泛涉猎哲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生物科学等多种学科,以此提出了两个追问:新闻这种产品如何构建出来的?人类有没有办法通过沟通来解决困难?他从一个常见而又有深意的哲学的角度出发,问到:“谁是谁?我们来自何方?我们将要去向哪里?”借此把他对人类发展的独特思考娓娓道来。
 
    “事实是建构的,而理性是认识自我的途径。”
    吴飞教授在谈到信息与身体的分离时,分析到基因组信息记录了关于我们的一切,记忆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里。他认为事实是由人来建构的,而人类在建构事实的过程中,理性是认识自我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他通过介绍《没有空白》一书,追问人生的意义,列举托尔斯泰、弘一法师的故事,让我们在追问的同时,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活。
    “真实与虚拟之间是难以区分的。”吴教授谈到现实与虚拟现实、摹本与原型的区别问题时,他表示,自文艺复兴以来,原型与摹本,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区分逐渐淡化。他引用鲍德里亚的话语,结合现实环境中出现的事物,指出高科技正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社会,产生出一种“超真实”的东西,很有可能逐步超越我们,甚至控制我们。
    “在期待科技增进文明时,也要看到其潜在危险”
    吴飞教授讲到“人与机器”、“后人类”等概念,并表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未来将会利用科技解决许多问题,如治疗疾病,改写基因。吴教授讲到人类是观念建构出来的一种生物,看起来很理智,其实很容易被操控。而且,现在很多业界和学界人士,都对后人类社会提出了自己大胆的畅想。我们在期待科技增进我们文明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潜在的危险。
    最后,吴教授讲到,科技发展太快,他也不确定未来会发展到何种地步。他和大家探讨智能革命与后人类等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醒各个领域的人们,不该忘却文学、哲思、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在多类学科的启发下不断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不要被技术所左右。吴教授启示我们要多掌握人本主义思想,思考问题站在人本角度,并引导在场的师生们思考人类的未来,人类在未来世界的价值。
    吴飞教授分享结束后 ,庞晓虹教授进行了总结。同学们也积极地表达了对智能技术的看法,让讲座由单方面知识的讲授,变成双向思想的互动。吴教授在和大家交流的时候,一直在强调,无论科技未来发展如何,一定要防患于未然,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栾帆帆 王佩/文 刘天琛 孟植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