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生工作
  3. 日常管理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日常管理

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西北政法大学团委在改革探索中全力服务学

  • 来源:未知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7年1月12日,陕西传媒网发表我校团委任钢老师的文章《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西北政法大学团委在改革探索中全力服务学生》,转载如下:

西北政法大学读书节活动之经典诵读大赛

近期,西北政法大学校团委通过开展“西北政法大学第五届读书节”、“读书讲坛”、“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让青年大学在活动中重拾读书的快乐,同时不断探索更多服务学生的好方法、好形式。

西北政法2016年读书节的主题是“书香致远 筑梦青春”,据该校团委负责老师介绍“现在的大学生花在看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很难静下心来读读经典,我们的期望是让大学生每天都留出一段时间阅读经典、丰富知识,不要被手机绑架。”也正是看到了在大学生中存在的“读书少”问题,西北政法大学团委今年在策划读书节活动时,更多地侧重在让大学生捧起经典、用笔书写,“颂国学经典·扬中华美德” 经典诵读大赛、“感恩有你”三行家书比赛等都成为这次读书节最令同学们期待的活动。

除了举办读书节,西北政法大学校团委在响应共青团改革的号召中,以问题为导向,全力解决青年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突出“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的理念,让青年大学生拥有更多获得感,伴随着共青团改革的进行,学校团委在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上都发生了悄然地变化。

获得参与

2016年9月,由西法大校团委主办的迎接2016级新生文艺晚会中,从前期的组织策划到中期的排练彩排,再到晚会的整体呈现,大学生都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我们是为学生们办晚会,所以也希望学生们都能参与进来,这次晚会的绝大部分节目都来自学生,而且质量非常高,看得出来,台下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作为本次晚会的总策划,西北政法大学团委书记宋白对晚会的效果非常满意,“我们办晚会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欢迎新同学,更希望能借助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真正让青年大学生参与进来,他们才是这个学校的主体,要让他们有主人翁意识。”

西北政法大学阳光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与他们长期服务的陕西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的残疾孩子共同呈现的手语节目《感恩的心》

晚会上,西北政法大学阳光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与他们长期服务的陕西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的残疾孩子共同表演的手语节目《感恩的心》,得到了整场晚会最多的掌声,残障孩子纯真的眼神和志愿者暖心的笑容构成了晚会最温暖的一幕。“能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我们都很开心,我们社团是一个公益服务类的社团,平时会联系很多志愿服务站点,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就是我们社团多年以来长期服务的站点”,协会负责人晏荣正介绍说,“我们每周会组织志愿者一起去这个站点,陪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游戏,教他们简单的手语,陪他们锻炼身体,给他们讲简单的小故事。能帮助他们,能让他们感觉到生活是有爱的,充满乐趣的,就很开心了,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加入我们,来关心和爱护这些孩子们。”

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西法大在改革工作方式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在参与中收获感动。

获得成长

同样是在九月,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的赵晏民收到了学校第七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表彰决定,授予他“优秀学员”的称号。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被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为“大骨班”,目的是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期大骨班,西法大团委为学员们请来了校内外多位知名学者讲授培训课程,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内涵意义到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从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到学生干部的成长与素养,丰富的课程让同学们成长了不少,赵晏民说“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在专业课堂学不到的东西,作为班级干部,很多管理沟通方面的知识我都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中”。

西北政法大学“追寻红色革命情·共筑复兴中国梦”赴延安革命圣地暑期社会实践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除了理论学习,大骨班的培训还涵盖了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内容。作为校级重点团队,大骨班优秀学员组成的“追寻红色革命情·共筑复兴中国梦”赴延安革命圣地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距西安三百多公里的延安市进行实地调研。

走访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杨家岭,聆听党在延安的革命历史;参观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旧居,追寻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足迹;拜谒“四八”烈士陵园,向逝去的革命先烈敬献花圈,表达哀思,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接受红色教育,提升个人素养。

从延安回来,赵晏民写了一篇名为《延安,一座让人无法忘记的城》的文章,结尾处他写道:“短短的三天,我们似乎穿越几十年,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我们不仅从书本上,更从实践中真实地感受党的艰辛历程。”时间虽短,可同学们的收获却异常丰富,而成长则成为这一过程的关键词。

获得关爱

在大骨班学员奔赴延安的前一天,来自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的五名同学已经坐在了去往四川自贡的火车上,他们的团队取名“知行合一”,寓意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他们要调研的课题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选点是四川自贡监狱。

到达自贡后,队员们首先是跟校团委的燕楠老师取得联系,向燕老师报平安,汇报接下来的行程。燕老师是这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总负责人,每支团队学生的安全她都要操心,“暑假其实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清闲,20多支队伍从出发开始我就要一直关注,学生们每天的行程我都得了解”。

西北政法大学“知行合一”团队在四川自贡监狱进行访谈调研

不过“知行合一”团队在抵达自贡一天后,就“失联”了,“当时怎么也联系不上他们,每个人的电话我都打了,不是关机就是无人接听,甚至我联系上了学生们住的地方,却还是找不到他们”,现在燕老师说起这段故事,还是一脸紧张,原来同学们要调研的监狱不允许携带通信工具进入,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的手机被集中放在自贡监狱的干警那里,等同学们看到手机上数十个未接电话时,才知道燕老师在找他们。“当时接到孩子们的电话,我是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放心了,”燕老师说孩子们出门在外,除了家长操心,我们团委老师也时刻关注着他们。

这样的小插曲,在团委的工作中时刻会遇到,“不管同学们走到哪里,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团组织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关心着他们,这样他们才能更勇敢更坚强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团委书记宋白老师已经在团委工作八年了,她表示,最大的成就就是让学生们在大学中能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朱风翔 段蓓蕾